1月21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年會,發表題為“堅守多邊主義正道 促進開放包容發展”的致辭。
世界經濟論壇是以研究和探討世界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、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為宗旨的非官方國際性機構,被譽為“世界經濟風向標”。本次是第55屆年會,共匯聚了全球130多個國家的近3000名各界領袖。
“人類社會再次來到關鍵十字路口,渴望陽光穿云破霧,指明未來前行的方向。”丁薛祥指出,要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,建設一個共同發展的公正世界。在介紹中國經濟趨勢性特征時,他還談到了自己去年的調研。
政知君注意到,丁薛祥在致辭中談到了3個重點。
第一,人類社會再次來到關鍵十字路口。
當前,地緣沖突和全球化“逆風”等成為困擾全球發展的重要風險挑戰。
“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、小河流,是不可能的。”習近平主席曾三次出席論壇活動并發表重要演講,“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,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,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。”
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,關稅戰、貿易戰陰云密布,經濟全球化動力和阻力膠著,多邊主義和單邊主義激烈博弈,全球治理體系正經歷深刻調整。
日前,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《2025年全球風險報告》。報告顯示,國家間武裝沖突、極端天氣、地緣經濟對抗、錯誤和虛假信息、社會極化是2025年全球面臨的五大風險。報告呼吁國際社會坦誠對話、重建信任、加強合作,創造可持續且包容的未來。
面對當前形勢,丁薛祥指出,經濟全球化也會帶來一些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分歧。這些問題只能在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解決,搞保護主義沒有出路,打貿易戰沒有贏家。“我們要充分利用一切機遇,引領好經濟全球化走向,推動經濟全球化進入更有活力、更加包容、更可持續的新階段。”
第二,把“蛋糕”不僅做得更大,而且分得更好。
唯有合作才能應對挑戰。
丁薛祥在會上提出4個“共同”:共同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;共同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;共同塑造世界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;共同應對重大全球性挑戰。
本次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以“智能時代的合作”為主題,聚焦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帶來的發展潛力。
當前,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,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,給世界帶來巨大機遇。
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不斷壯大。2024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顯示,我國已初步構建起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,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,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,產業鏈覆蓋芯片、算法、數據、平臺、應用等上下游關鍵環節。
同時,中國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作出積極貢獻。中國提出《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》,圍繞人工智能治理的重大課題貢獻了中國智慧,強調了人工智能發展與安全并重的原則。
丁薛祥在論壇年會上指出,這次年會以“智能時代的合作”為主題,具有重要現實意義。要抓住和用好機遇,助力各國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,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。同時,要堅持科技成果造福全人類的理念,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,讓更多國家搭上數字經濟發展快車。
第三,歡迎更多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興業。
中國致力于推動全球合作、應對共同挑戰,已經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,近年,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貢獻率基本在30%左右,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源。
中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,為世界經濟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。中國經濟總量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位。2024年,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34.9萬億元,這是首次突破130萬億元,比上年增長5%。從全球看,中國5%的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。
同時,中國大市場也為各國開放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。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進口市場地位,2024年貨物進口規模達到了2.6萬億美元。
丁薛祥在論壇年會上介紹了中國經濟的趨勢性特征。包括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;綠色低碳轉型全面加快;改革開放不斷向更高水平邁進。
其間,丁薛祥談到了自己去年的調研。“去年,我多次到中國各地調研,看到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,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蓬勃發展,新質生產力正在加快形成。我調研的企業中,有民營企業也有外資企業,有傳統制造業也有數字產業,大家都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。”
他發出邀請:“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,營商環境只會越來越好。歡迎更多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興業,在分享機遇中實現更好發展。”
北京老年電動輔具健康屋提示所有客戶,進入季冬,天氣寒冷,注意增衣保暖,開電動代步車、電動輪椅出行,注意安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