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2日,農歷北方小年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遼寧葫蘆島市綏中縣明水滿族鄉祝家溝村,看望慰問基層群眾,實地察看去年洪澇災害后當地恢復重建情況。
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地說:“除夕和春節,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,是萬家團圓、辭舊迎新的喜慶日子。我最大的心愿,就是大家都能歡歡喜喜過好年。”
黨的十八大以來,農歷新年前夕,總書記總會同人民群眾在一起,聽民聲、察民情、問冷暖、送祝福。坐上村民炕頭,詳細了解一家人的生活;走進菜市場,一一詢問蔬菜價格;來到養老院,關心老人的配餐、護理等服務……一句句溫暖話語,緊緊連著領袖心、百姓心。
讓我們循著總書記的新春足跡,感悟人民領袖對人民溫暖貼心的關懷和真摯深情的惦念。
去年8月20日,一場歷史罕見的超強降雨,導致遼寧葫蘆島市遭遇嚴重洪澇災害,祝家溝村是受災最為嚴重的鄉村之一。為確保受災群眾溫暖過冬,祝家溝村重建工程于災后兩個月全部完成,“祝家新村”拔地而起。春節將近,祝家新村每家每戶都貼上了春聯,這是他們在新家過的第一個年。
1月22日,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搬入新居的村民家中,拉起家常問得細。
受災群眾的生活冷暖、能不能過一個好年,總書記始終掛念于心。
去年2月1日,北方小年前一天,總書記來到天津西青區第六埠村。2023年海河發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時,第六埠村也遭了災。走進四世同堂的杜洪剛家,總書記關切地問:“還有什么需要黨和政府關心幫扶的事?”
“在黨和政府幫助下很快渡過了難關,不覺得日子難。又添了小孫子,今年是全家倍兒高興的一個年。”老人家回答道。
同樣溫暖的記憶,也流淌在山西臨汾霍州市師莊鄉馮南垣村村民心中。
2022年1月26日,習近平總書記踏著風雪來到馮南垣村。幾個月前,山西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,馮南垣村是農房受損較為嚴重的村落之一。
在村民師紅兵家,總書記掀開墻邊大缸的蓋子,一一觀瞧;轉到儲藏室、廚房等察看年貨,然后洗手加入霍州年饃的制作。
走出院子時,雪漸漸停了。習近平總書記對圍攏過來的鄉親們說:“看了你們村,新建的房子質量很好,補貼也到位,老百姓家里年貨備得足,很有年味,我心里有了底。”他囑咐當地負責同志要繼續幫助鄉親們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,大家齊心協力,一定要把這個年過好。
此次山西之行,總書記說:“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,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,一年比一年過得好。”
孩子的撫養教育、年輕人的就業成才、老年人的就醫養老,是家事也是國事,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春考察的不變主題。
2021年春節前夕,總書記來到貴州畢節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。在村民趙玉學家,總書記仔細察看生活居住環境,同一家人制作當地傳統節日食品黃粑。
趙玉學告訴總書記,原來住在不通水、不通電、不通路的麻窩寨,現在住上了二層小樓,水電路都通到了家。總書記聽了十分高興:“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。要積極發展鄉村產業,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業,讓群眾既有收入,又能兼顧家庭,把孩子教育培養好。”
2013年春節前夕,總書記來到甘肅蘭州城關區虛擬養老院餐廳,端起熱騰騰的飯菜,請老人用餐。一餐飯多少錢?飯量夠不夠?衛生不衛生?……總書記詳細了解虛擬養老院的運行情況。
一家一戶、一老一少、一點一滴,總書記的目光始終聚焦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,要求用心解決迫切的民生期盼。
四川大涼山,曾是深度貧困的堡壘。2018年春節前夕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拔2500多米的昭覺縣彝族村寨,兌現了走遍全國所有深度貧困地區的承諾。
在村民吉好也求家,總書記揭開床褥,摸摸被子,看看夠不夠厚實。“我一直牽掛著彝族群眾,看著你們生活一天一天好起來,很高興,希望孩子們都能過上幸福生活。”“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、每一個家庭。”
十多年來,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春足跡遍布大江南北,生動詮釋著大國領袖的莊重承諾、共產黨人的為民初心。
2019年2月1日,總書記來到北京東城區草廠四條胡同。在朱茂錦家,總書記同一家人包餃子。“我家里也愛包茴香餡的。多年來因工作關系我沒包過餃子了,你們看,越包越好。我們的生活也是這樣,越過越好!”
給老街坊們拜年時,總書記表示,中國共產黨的追求就是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。
一春將至,九州同慶。
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,14億多中國人民牢記囑托,振奮精神,向著嶄新的春天闊步前行!
北京老年電動輔具健康屋提示所有客戶,進入季冬,天氣寒冷,注意增衣保暖,開電動代步車、電動輪椅出行,注意安全。
|